1、培训“无用论”:“企业的发展,不是靠培训完成的,最后执行推动的还是企业自身。”企业最好的老师是市场和社会,培训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家在一阵笑和哭中度过一段难忘的记忆,除此以外,对实际工作没有产生多大意义。“无用论”点痛了一些把所有期望都押注在培训上的企业主,至高的期望总是以为培训是公主的一吻,顿时青蛙实现“质”的突变,成为王子。培训,更多的需要持续的执行和完善,离开这些,“培训”就只能停留在“记忆”层面上,没有实用价值。
2、培训“至高论”:“选择培训,就像中国革命选择了黄埔军校,不管是中国革命造就了黄埔还是黄埔造就了中国革命,无疑的一点就是,黄埔军校是推动中国革命尤其关键的一个环节。”很多人认为,中国人之所以聪明,是因为中国人总能“站在巨人的肩上”,他们是最善于模仿的一群人,在这一点,他们把动物模仿的本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极致地步。培训,对他们来说,是走向发展的阶梯和“捷径”。培训“至高论”肯定了培训的引导和模-全球品牌网-范意义,是基于高度的执行力和一定的经验之上,适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对于先进管理知识的接受,而忽视了基层员工对于“基础”的夯实。过多的培训,也经常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,员工缺乏创新,凡事寄希望于培训,甚至形成依赖,并导致思维恶性循环和逻辑的死胡同,而淹没自身的价值。
3、培训“形式论”:“培训,走走过场而已,想让培训代替员工日后犯的错误,就是大错特错了,从结果来看,员工在培训后仍犯相同的错误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”甚至一些培训师也这样认为,从这些人的角度看来,培训时员工走进企业的一个过场,至于到底起到多少作用,有待发现。培训“形式论”是基于千篇一律的流程式培训而言,他们没有重视培训本身的实效作用,也将忽视下一步的工作实践,对于工作来说,是管理层思想上的麻痹和固化。心态重塑和营销良好的工作环境,将是这类人群迫切需要的培训和指导。
4、培训“权威论”:“培训,必须权威培训才有效。要么就不花钱,要么就花大钱。”唯“权威”论,是典型对名人的迷信,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一点,往往忽视了本身的需求基础,这也是大家经常见到,名人也不一定起到希望的作用,相反,导致企业因为高额的费用受到很大的损失,成为典型的期望与效用不对称现象。唯“权威”论,是基于经验和期待,忽视了团队的现状和需求,脱离实际和越级提升,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。理论上说,一个团队最好的培训师是团队中表现最优秀的人,但实际中还应考虑更多的元素,培训师本身的素质和工作中的业务技能是不能完全重合的。因此,在选择员工培训时,一定要了解员工目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的培训。
5、培训“经验论”:“经验是不可忽视而无法替代的。”因此有上文中提到,最好的培训师是业务最好的员工,就是经验论的典型。培训“经验论”,是基于相似同步的机理,受教人和教授人在相同的起跑线上,经历相同的境遇让培训的台上台下有共同语言,受教更易,提升更快。但缺陷是适用于基层员工的培训,高层管理者需要的不是经验主义实践的借鉴,而是更高理论启示的点拨。